太平街-古老長沙的縮影
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,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帶,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。長沙目前能見到最早的志書——明嘉靖《長沙府志》和最早的城區地圖——清嘉慶《善化縣城圖》記述和描繪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,與今日太平街毫無二致。在今日長沙城區,能像太平街一樣完整窺視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經鳳毛麟角,太平街可謂是長沙古城的一個縮影。
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,位于湘江東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帶,以太平街為軸線,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、孚嘉巷、馬家巷等;東側的街巷有太傅里、江寧里和西牌樓等。太平街一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。
清代地方政府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,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一太平門,太平街由此得名。街區內,小青瓦、坡屋頂、白瓦脊、封火墻、木門窗,是這一帶民居和店鋪的共同特色。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、青磚墻、天井四合院、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。
太平街地區較好體現了長沙歷史文脈和特色,街區內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很多亮點:賈誼故居、李富春故居坐落當地;辛亥革命時的共進會、四區社、湖南體育會和體育學堂舊址分布太平街兩廂;明吉王府西牌樓舊址有跡可尋,王府大石礎、琉璃瓦等構件已獲妥善保存;清代至民國眾多長沙老字號遺址尚存,其中有名的包括:朱昌琳開設的乾益升糧棧、長沙四大茶館中的洞庭春茶館、利生鹽號、楊泰隆釘子鋪、老通義油漆鋪等。
潮宗街-百年長沙之起源
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。清雍正年間始鋪麻石路,歷史上曾進行過路面改造。清長沙縣署位于此地,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在這條街上創辦,1920年毛澤東等人創辦的文化書社也設立于此??梢哉f,這條街折射了長沙近現代的發展歷史,較典型地反映了長沙百年來的歷史文化。
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門,為舊時長沙米廠、糧行集中地。歷史上,當地居民多以挑腳、賣河水為生,是舊時長沙有名的貧民區。該歷史文化街區北起北站路、南至中山路、東毗蔡鍔路、西臨湘江大道。區內現存中共湖南省工委舊址、李覺公館、長沙天主教堂、基督教永恒堂、基督教圣公會禮拜堂、中山亭、樂誠堂、文化書社、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現代建筑。
坡子街-傳統民居正在消逝
正在融入現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,現在已是一個大工地,隨著長沙第一條民俗文化街拆遷建設工程的啟動,沿街兩廂的許多建筑已應聲倒地。坡子街社區居委會干部告訴記者,10月中旬,已有半數以上的街道居民因改擴建,搬離了這條老街。
坡子街曾是長沙較為古老的街巷,它緊鄰長沙最繁華的商業街黃興南路。隨著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建成,現代潮流迅速向這條百年老街滲透,使之成為長沙老街中較多浸潤現代氣息的一條。目前,坡子街除樂新巷、福勝巷尚存部分傳統民居建筑,百年老街風貌已乏善可陳。
化龍池-有一個美麗的傳說
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于芙蓉區中南部,南起都正街、晏家塘,北至東牌樓、藩后街,東起建湘路,西止于黃興南路。一俟人民西路拉通,化龍池街區將封存于史冊。
該街區現存有程潛公館、修業學校舊址、瀏城橋楚墓舊址、聚福井、福建會館等歷史遺存。其中程潛公館、南陽街基督教堂保存較好,福建會館有較大改變,聚福井已廢除。清光緒《善化縣志》載:化龍池所在地原名玉帶街,曾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一。
萬歷四十年(1612年)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墻外橫開一渠,橋曰三元,街曰鰲背,池曰化龍。民間傳說此處有口井,井中有條孽龍托夢給此街一鐵匠:不日將重現龍身東歸大海,屆時長沙汪洋一片。鐵匠決心舍己為公,成功將燒熔的一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里。結果,井邊受熱下陷,鐵匠隨鐵水落入井下,孽龍被鐵水澆鑄喪命,鐵匠也英勇獻身。
后來井塌處衍生一口小塘,人們為懷念鐵匠,將該塘取名化龍池。舊時,化龍池為油鞋店集中地,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寓居此地。
發表評論
相關內容查看全部
Copyright(C) 2010-2021 527ss.com (韶山旅游)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韶山旅游任何信息
精品韶山,專線經驗,專業操作,萬人選擇!韶山一日游天天發團,長沙市二環內上門接,承諾不滿意就退款的韶山一日游專線線路!
韶山旅游客服熱線電話:0731-85678026,15111433300 陳經理 (24小時) QQ:2323600844(業務咨詢)1486753189(網站鏈接)
韶山旅游攻略網提供長沙旅游,長沙到韶山一日游,韶山一日游,長沙到韶山旅游,長沙到張家界鳳凰旅游,長沙一日游等高品質的精品旅游線路
運營資質:云之夢旅游 旅游許可:L-HUN-01378
網站備案:
湘ICP備18021764號-7
版權所有:韶山旅游 技術支持:韶山旅游